|
塑料提手模具試模過程中發現有飛邊,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时间:2025-08-07 作者:模創模具【原创】 在塑料提手模具試模階段,飛邊是常見的質量缺陷之一。飛邊又稱溢邊、披鋒,表現為塑料提手邊緣或分型面處出現多余的薄片狀塑料,不僅影響產品外觀質量,還可能導致裝配困難,甚至損壞模具。試模時出現飛邊的原因復雜多樣,需從模具設計、注塑工藝、原材料特性等多個維度綜合分析。 一、模具結構設計缺陷 模具結構設計不合理是導致飛邊的主要原因之一。分型面精度不足是常見問題,若分型面加工時存在凹凸不平、錯位或貼合不緊密的情況,塑料熔體在高壓作用下會從縫隙中溢出形成飛邊。例如,模具分型面的平面度誤差超過 0.02mm/m 時,極易出現溢料現象。此外,分型面處若存在細小的劃痕、砂眼或銹跡,也會成為熔體溢出的通道。 模具配合間隙過大也會引發飛邊。模具的型腔與型芯、滑塊與導滑槽、頂針與頂針孔等配合部位若間隙超過設計標準,熔體可能通過這些間隙溢出。以頂針與頂針孔的配合為例,正常配合間隙應控制在 0.02-0.05mm 之間,若因加工誤差或裝配不當導致間隙增大到 0.1mm 以上,就可能產生飛邊。 鎖模力不足的設計隱患也會在試模時暴露。模具設計時若未根據塑料提手的投影面積和材料特性準確計算所需鎖模力,選用的注塑機鎖模力小于熔體對分型面的漲開力,分型面就會被撐開產生縫隙,進而形成飛邊。尤其是多型腔模具,若型腔布局不對稱,會導致鎖模力分布不均,局部位置更容易出現飛邊。 二、注塑工藝參數設置不當 注塑工藝參數的不合理設置是試模時產生飛邊的另一重要原因。注塑壓力過高會使熔體以更大的沖擊力作用于模具分型面,當壓力超過鎖模力時,分型面會被強行撐開。例如,加工聚丙烯材質的塑料提手時,正常注塑壓力一般在 50-80MPa,若誤設為 120MPa,就可能因過高壓強導致飛邊。同時,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設置過長,會使型腔內的熔體持續對模具施加壓力,增加飛邊產生的概率。 熔體溫度過高會降低塑料的粘度,增強其流動性,使熔體更容易從模具間隙溢出。不同塑料有其適宜的加工溫度范圍,如聚乙烯的熔體溫度通?刂圃 180-220℃,若加熱至 250℃以上,熔體流動性會急劇增加,即使模具配合間隙正常,也可能出現飛邊。此外,料筒溫度分布不均,靠近噴嘴處溫度過高,也會導致局部熔體流動性異常。 注射速度過快會使熔體在型腔內的流動速度超過正常范圍,形成湍流或噴射現象。高速流動的熔體可能在模具未完全充滿前就沖擊到分型面,從縫隙中擠出形成飛邊。例如,對于壁厚 1-2mm 的塑料提手,注射速度一般設置為 30-50mm/s,若提高至 80mm/s 以上,就可能因流動慣性導致溢料。 三、原材料特性與處理問題 原材料的流動性異常是引發飛邊的潛在因素。不同批次的塑料粒子因分子量分布、添加劑含量的差異,流動性可能存在較大波動。若試模時使用的塑料熔體流動速率(MFR)高于設計值,如聚丙烯的 MFR 從 20g/10min 增至 35g/10min,熔體粘度會顯著降低,更容易從模具間隙溢出。此外,回收料的過度使用也會導致流動性不穩定,增加飛邊風險。 原材料中混入雜質會破壞熔體的均勻性,同時可能劃傷模具表面造成縫隙。若塑料粒子中混入金屬碎屑、砂石或其他硬質雜質,這些雜質會在注射過程中磨損模具型腔表面,形成細小劃痕,為熔體溢出創造條件。此外,雜質還可能堵塞流道,導致局部壓力驟升,間接引發飛邊。 物料干燥不充分會使塑料中殘留的水分在高溫下汽化,形成氣泡或氣穴。這些氣泡在壓力作用下會推動熔體向模具縫隙處滲透,同時水汽還可能降低塑料的熔體強度,使其更容易被擠出形成飛邊。例如,聚酰胺(尼龍)材料若未充分干燥,含水量超過 0.2%,試模時就極易出現飛邊和氣泡并存的缺陷。 試模時發現塑料提手出現飛邊,需通過逐步排查確定具體原因。可先檢查模具分型面和配合間隙,再調整注塑工藝參數,最后檢驗原材料質量,通過系統性分析找到問題根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才能有效消除飛邊缺陷,確保塑料提手的成型質量。 |